協力不動產業邁向ESG 中信銀行攜工研院、台灣建築中心解析淨零建築解方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4-07-17 17:30

【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的ESG永續建築,對不動產業是一項艱鉅的工程,為協助不動產業淨零碳排,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持續發揮金融影響力,特別攜手工業技術研究院及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舉辦「不動產永續ESG講座」,從永續金融、淨零科技及淨零建築三個面向,搭配實務案例,與現場超逾60家不動產開發商代表互動交流,其中四成為上市櫃企業,市值合計近新臺幣700億元。

根據聯合國統計,建築和營建產業的二氧化碳量佔全球碳排近四成,內政部為提升新建及既有建築的減碳潛力,七月起推動實施建築物興建及修繕拆除等階段的「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

中信銀行指出,建築全生命週期碳足跡包含「營運碳排」及「蘊含碳排」,營運碳排指建築營運過程中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蘊含碳排則是建築生命週期內所產生的碳排放,包含建材、施工、拆除階段。

過往法規僅計算營運中建築的營運碳排,為了推動興建低蘊含碳建築物,內政部頒布之「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從翻土動工、興建使用、更新修繕及廢棄拆除皆納入計算碳排,降低建築物碳排放量。

但許多不動產業者仍無法掌握法規及應對,台灣建築中心副執行長王婉芝說明,建築物碳排主要來自興建階段和完工後使用階段,新法規上路後,與2023年已實施的「建築能效標章」結合,將可望朝近零建築推進,若再進一步導入再生能源及儲能,亦有機會達到淨零建築的目標。

中國信託銀行臺灣法金事業總處總處長陳彩熒建議不動產業提早因應淨零碳建築的永續發展路徑,中信銀行可透過全方位永續金融商品和一站式永續顧問服務,鼓勵企業將近零或淨零建築納入規劃設計。

長期深耕桃竹苗地區的知名建商長昇建設副總經理彭玉華分享從防災建築邁向綠建築的經驗,期間克服防水、管路、維護等種種困難,並在中信銀行的資金支持之下,與合作夥伴成功建造出全臺首座近零碳(Nearly Zero-Carbon)建築標章的民間集合住宅建案,並於2023年取得內政部頒發的建築能效標示第1+級證書。

企業多角化經營的三地集團副董事長李宗熹則分享集團多年來轉型發展節能、儲能、創能的實務經驗及案例,有助不動產建築開發商打造更符合永續淨零議題之建案,提升臺灣產業發展競爭力。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綠色數位經濟組長廖榮皇觀察發現,各國對於淨零建築的規範日趨嚴格,發展出許多創新技術,工研院長期以來協助臺灣企業建立重要淨零碳排解決方案,在住商、建築、製造與運輸等不同領域均已有卓越成果,建議與會代表可善用工研院資源,工研院綠能所總監蔡振球則分享設置於臺南市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的近零耗能展示屋導入技術,運用節電技術與智慧能源管理,比一般住宅節省二分之一的耗電量,協助企業以創新思維達成政策目標,兼顧成本及效益。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