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微併購基隆廠後成為IDM產品一站購齊廠 營收有望跳躍式成長 股價連二漲停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4-07-01 11:30

德微(3675)朝IDM廠轉型,成果開始顯現,股價連噴兩日漲停至393.5元,正朝400元整數大關邁進,線型在高位回檔休息後,再度開啟一波新的攻勢,突破波段高點,再創歷史新高;公司預估,今年將是德微再創新高、邁入新階段的起步,展望下半年,公司將持續進行資源整合,使營運效能持續提升。張恩傑對營收與獲利持審慎樂觀看待,力拼逐季成長,其毛利率可望再創佳績。

德微成立初期以中下游二極體封裝代工業務為主,之後鎖定車用及工控等高階市場,藉母公司達爾逐步拓展產品線,今年6月3日正式交割完成併購達爾集團基隆廠,將具備生產閘流體的能力,由於閘流體控制原理與線路非常簡易,相較 IGBT 成本可大幅降低,可望大量取代 IGBT,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透過將產品線擴展至閘流體之晶圓生產與成品封裝供應鏈中,讓公司成為可以提供功率分離式元件產品一站購齊IDM廠。

AI伺服器/AI PC等各式AI新興應用,以及綠能/儲能等需求湧現,推升電源往高瓦數走,帶旺閘流體需求,根據市調機構預估,閘流體市場規模至2030年時,一年約600億元,其中高階應用市場規模約200億元,由於敦南之前的母公司為電源大廠光寶科(2301),因而擁有生產高階閘流體產品技術與專利,德微在併入達爾集團基隆廠(前身敦南)後,取得閘流體相關先進製程及達爾集團授權IP,對德微搶攻AI及綠能相關高電壓/大電流高階閘流體市場將是如虎添翼,讓德微獲利大進補。

張恩傑引用研調機構調查指出,閘流體 2023 年市場規模 14.3 億美元,2032 年可達 20.2 億美元,整體市場年複合成長率 (CAGR) 約 3.53-5.71%,尤其在最高階的閘流體領域市場達10億美元,目前全球僅5家在分,看好德微將搶食該市場。

除跨足高階閘流體市場,在AI伺服器部分,德微也沒有缺席,TVS產品已開始出貨給AI相關產品組裝廠,隨著AI相關產品出貨進入高成長期,可望成為德微另一個成長新動能。

張恩傑在28日股東會時表示,公司於今年6月3日正式交割完成併購達爾集團基隆廠後,營收正式併入公司,尤其該廠專注生產高電壓、大電流的閘流體(Thyristor),競爭對手屈指可數,預計將搶進綠能與車用領域,估計第2季德微營收有望較去年同期成長40%以上。

張恩傑強調,近期併購整合效果漸顯,邁向高階IDM分離式元器件整合供應商戰略布局持續,帶領德微加深產品競爭力及延伸品牌效應;他認為,AI應用正式進入全新戰國時代,AI狂潮帶領德微,跨足新契機之可能。

張恩傑還補充,德微自 2018 年併購亞昕科技後,就切入上游晶圓製造領域,此次基隆廠產能更是亞昕的三倍,併購後將具備 4 吋、5 吋與 6 吋的製造能量,也將更豐富公司產品線,滿足客戶一站式購足服務。

德微科技今年前5月合併營收為9.51億元,年增29.47%,德微預估,第2季合併營收年增逾40%,毛利率亦可望遠優於第1季,張恩傑指出,隨著近兩年併購整合計劃進入尾聲,包括整併達爾公司基隆分公司所分割的晶圓製造業務與機器設備,以及取得喜可士公司40%股權,營運成果開始顯現;回顧2023年德微表現,合併營收達17.39億元,毛利率達37.54%,表現最為亮眼,寫歷史新高、並連續五年成長,每股稅後純益(EPS)為6.73元,於逆風中持穩、展現公司穩健獲利能力。

張恩傑表示,以「精準」步伐,帶領德微於每個關鍵時間點,往對的方向加速前進。往上游進行併購集團分割業務,能將德微產品提升至更廣範之國際化與多元化之應用範疇;其中,該產品線中,具備生產AI伺服器所需之保護元件產品,助德微切入重要AI領域,對德微未來市場之應用面有長遠助益。

展望2024年,德微已準備就緒。其中,新舊產能整併架構完成,以高度自動化為、有效節省人力;此外,下一代小訊號新品產線設備安裝建置/驗證/試產階段,可望於今年進入量產,整體營運動能無虞;營運創新策略之態勢,已然形塑集團生態系,張恩傑認為,今年將是德微再創歷史新高、邁入新階段之起步。

德 微 ( 3 6 7 5 )   日 K 圖   ( 來 源 : C M o n e y ) 

▲德微(3675) 日K圖 (來源:CMoney)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