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介紹好幾間!他怕夾層屋「水很深」 網提隱憂:完全不考慮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4-05-22 19:06

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高房價現象造就小宅成市場主流,不過有些建商為增添賣相,多以「魔術空間」等廣告手法行銷,然而這些物件常是樓中樓、夾層屋等,因有容積限制,若建商或屋主自行再以二次施工方式,擅自增加使用樓地板面積,已違反法令規定。

PTT有鄉民替朋友發問,房仲向其介紹不少間夾層屋,並強調都是合法,朋友問房仲是否算違建,對方則說「夾層屋是違建也是增建,看個人認知,但那一區都是夾層屋」,朋友雖認為空間感不錯,但因為一直被推銷這類物件,難免怕怕的。

網友喜歡夾層屋帶來的空間感,但又擔心這類物件「水很深」。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設計師盧淑媛分享看屋細節。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網友們除提醒牽涉到的法規問題外,也提及未來脫手恐面臨的情況,「有在權狀裡就是合法,沒在權狀裡就是非法」、「看房子權狀,有寫夾層面積就不是違建」、「要賣時,算裝潢坪數人家不買帳」、「只是空間變大,但權狀跟套房差不多大」、「完全不考慮夾層」。

翔翰室內裝修設計總監盧淑媛曾表示,所謂的夾層並非全是違法,若未申請,在取得執照後又二次施工加蓋才算違建。合法的夾層應計入容積、樓地板面積、登記產權,且只能在1樓或頂樓設置,同一層樓的夾層面積和,若超過該層樓地板面積的1/3或100平方米,也要算另一樓層。因此蓋在住家內的夾層,一般多為建商以較高的樓高設計,若住戶自行搭建又施工不確實,可能造成日後隱憂。

然而受403地震影響,台灣近來餘震不斷,夾層屋的結構問題也因此浮上檯面。結構技師戴雲發就曾點出其隱藏3大風險,首先因夾層屋結構行為較複雜,設計時如無特別考量事後增設夾層,可能造成結構應力集中破壞的風險;二是沒有使用輕質的材質,而使用混凝土去做夾層,造成自重增加,若與原先結構設計不符,會額外增加地震力,易發生結構安全疑慮;三,若原設計並無預埋桿件的話,二次施工時容易因為敲敲打打而破壞原結構安全。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