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東元獎頒獎 工研院吳志毅資深技術專家獲肯定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3-11-18 17:09

「東元獎」18日頒發第三十屆,繼第二十二屆之後再次創下九位學者專家獲獎紀錄。其中科技類獎的得獎人就佔了八位,人文類獎一位,四百萬獎金在典禮中一次頒發。科技類獎得獎人於產學合作計畫投入高達965件,計畫總金額超過49億元,學術成就與產業貢獻卓越深遠,且對於產業發展發揮的影響力,逐漸從過去協助產業技術升級與再創榮景的「助攻者」角色,甚至進化為帶領研究室學生新創事業的「發動者」,本屆科技類獎得主有陳宏銘、吳志毅、蕭述三、張木彬、江昭皚、葉秩光、張雍、陳智;人文類獎得主則為林圭璋。其中科技類八位獲獎人中就有陳宏銘、張雍、葉秩光、江昭皚等四位創業家,創立的公司涵蓋光學器材、醫療器材、智慧農業、智慧電網等領域計達八家新創公司。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陳宏銘特聘教授,四十年的研究與教學生涯,見證了數位影像技術從誕生到爆發的全部歷程,包括數位電視、電影、視訊頻道,乃至於網路影片、線上教學等,甚至是這些年非常火紅的「元宇宙」與虛擬實境(Visual Reality,簡稱VR)。不僅親身參與了這場人類視覺體驗的大革命,而且在其中的許多重要節點都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熟悉的許多詞彙或技術,例如3D街景、MPEG、JPEG、數位防手震、抗藍光、擴充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等,全都有他在幕後研究與推動的身影,在每一個階段,陳宏銘都能發展各種超前時代的技術與理論。

工研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洞燭先機聚焦Micro LED,為臺灣半導體產業增添研發動能,並將Micro LED技術根留臺灣,將產業推向國際。

工研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洞燭先機聚焦Micro LED,為臺灣半導體產業增添研發動能,並將Micro LED技術根留臺灣,將產業推向國際。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也是臺大電機系的教授,十多年前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流失挑戰,值此時刻,吳志毅說服各界重視與投入資源,並激勵國內研發團隊士氣,點燃產研合作熱情。東元獎評審團讚譽吳志毅此舉,使臺灣半導體產業持續有研發能量,甚至走向國際,吳志毅在工研院任內的努力功不可沒。另外,吳志毅洞悉Micro LED產業遠景,且發揮「桶箍」的功能,號召上下游產業籌組成立Micro LED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透過產學研合作研發Micro LED創新技術並推廣到商品化量產,將臺灣Micro LED技術留在臺灣,產業推向全世界,皆是非常卓著且影響深遠的科研作為。

因應2050淨零排放的淨零技術及環境永續相關技術亦有蕭述三、張木彬、江昭皚等三位獲獎者。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工學院院長蕭述三教授,致力於「熱流技術」研究,終為國家「2050淨零排放」路徑儲備雄厚的領航能量。且是跨領域擴展機械熱流技術應用的學者,深耕節能技術與發展生質綠能產業技術,贏得國際知名地質物理力學專家合作,近年推動USR,以其專業涉入自然人文、環境永續工程領域,擴大學術應用廣度和層次。

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張木彬講座教授,則是臺灣從農業邁入工業社會時期,環境破壞殆盡身歷其境,各界對於兀立在市區且規模龐大的垃圾山皆束手無策,張教授卻是在臺灣環境議題最艱難的年代,挺身投入臺灣淨土的環境工程的專家。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江昭皚特聘教授,與研究團隊所開發的「蟲害疫情自動化監測系統」,發展為國內農作物植物病蟲害之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典型範例,引領國內學界投入研究量能之外,並促進臺灣農業重大疫病蟲害的廣域共同防治措施之推動。其智慧農業技術能做到蟲害疫情預警,降低農藥的使用,改善農民收益,增進農業競爭力,且促進永續生產與環境健康之農業新紀元。協助與輔導博、碩士學生組成的營運團隊(含負責人)或技術研發團隊,先後創立了四家新創公司與一個新創部門,充分展現對於培育多元科技與產業人才,以及促進智慧產業創新之績效。

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特聘教授葉秩光教授,自1999年博士生涯開始進入醫用超音波研究領域至今超過二十年,當初只因為實驗室有臨床醫師的同學,提及超音波顯影劑未來可能的臨床應用潛力很大而懵懂投入,當年做研究必須透過農委會專案申請從國外進口超音波顯影劑做實驗,造成研究又貴又耗時的「麻煩」,化身成為自主研發超音波顯影劑的契機,創造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研究道路,使得研究從超音波顯影劑成像跨足到藥物遞送/釋放、小動物疾病診斷與治療、神經調控與超音波氣泡物理等,這些動能產生的有趣新發現一直是葉教授往前的原動力,超音波顯影劑(微氣泡)穩定製作與精準藥物釋放應用成立了博信生物科技公司(2013年), 2007年清華大學天文社學生在課堂上提到「超音波是否可以產生黑洞?」的天馬行空想法,造就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實現,聲捷醫學公司(2022年)也隨著漩渦式超音波導管溶栓技術產業化而創立。

本屆最年輕的得獎人張雍教授47歲,是歷屆少數四十幾歲就獲獎的得獎人;張雍不僅是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出身的第三位得獎人,且是國立臺灣大學陳文章教授自美國回臺任教時所收的第三屆的研究生,師生分別在相隔十年後(第二十屆與第三十屆)同樣獲頒「材料/化工」領域的東元獎,彎道超車速度之快傳為佳話,門下學生成就受到矚目也令陳文章校長雀躍不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陳智,一生務農珍視土地為生命的父母,三十年前忍痛賣掉的兩分地,資助他出國留學,在三十年後竟成就了臺灣半導體封裝產業的世界領先地位。

1964年出賽東京奧運的高欄選手林圭璋,因為運動傷害未能完賽,忍辱隱身於基層運動教育,默默地以教育家之「風範」、「格局」與「遠見」,鼓舞「非行少年」迷途知返,扶持「弱勢學子」找到生命的定位與價值。堪稱為「厚德載物」的體壇典範。今年高齡84歲獲頒人文類獎,是東元獎設獎三十年來最高齡的獲獎者。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