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翻攝自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隨視訊系統)
許多人事物,在兩岸間的慣用稱呼有所不同,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台灣所稱的「馬鈴薯」,在中國叫「土豆」。而「土豆」在台灣,則是「花生」的另一個名稱。今(17)日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在立法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時表示,康軒版國中生物課本國一下冊,竟稱馬鈴薯為「土豆」(中國用語)。對此,潘文忠驚訝「我們審查不可能通過這個」,若是經過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審定的教科書,一定是會用我國常用慣用詞,若出版社有誤寫,教育部也會做糾正。稍早康軒文教集團也發聲明表示,原本用意是讓學生了解「學名」對於溝通的重要性,對於教科書用詞引發輿論爭議,康軒深感抱歉,後續將預計修訂內容,依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規定的行政程序送請審查。
康軒解釋,針對該版自然科學領域教科書用詞的輿論爭議,原教材編寫目的是在於提示,我們生活中使用的一些不同語詞,講的都是同一事物,例如:土豆,也可稱為「落花生」、「花生」、「馬鈴薯」、「洋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https://reurl.cc/Rvgxaz),讓學生了解「學名」對於溝通的重要性;而甜椒也有別名,稱為燈籠椒、柿子椒、菜椒、大椒(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網址:https://reurl.cc/Y8byZo)。
對於教科書用詞引發輿論爭議,康軒表示他們深感抱歉。康軒也說,由於教科書內容須經國家教育研究院審查,且任何內容之調整修改,皆須經其同意方能為之,本版後續會將預計修訂內容依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規定的行政程序送請審查。為使教科書內容能更臻完善,康軒竭誠歡迎並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切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