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肥胖遠離糖尿病 腸泌素搭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顧體重

記者吳仁傑/台南報導 2021-09-15 06:20

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科黃南豪醫師。

台灣罹患糖尿病人口逐年上升,目前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而其中約9成以上屬於第二型糖尿病,在臨床上大約有80%的病人都有肥胖和過重問題,據糖尿病衛教學會統計,台灣男性糖尿病粗盛行率逐年增加,且與女性糖尿病粗盛行率的間距持續拉大,原因可能與臺灣男性糖尿病人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較高有關。

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科黃南豪醫師表示,當體重過重時,身體的胰島素阻抗性就會跟著增加,胰臟需要製造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血糖的平衡。在體重不斷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愈來愈大的情況下,血糖就會愈難控制,很容易演變為糖尿病。因此要改善肥胖,調整生活型態、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仍然是最有效且持久的方法。

體重過重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方式上多選用不會增加體重或可以減少體重的藥物。目前許多新的糖尿病藥物在控制體重方面都有不錯的成果,其中第一型類升糖素胜肽受體致效劑(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簡稱GLP-1 RA)更是受到許多注目。

第一型類升糖素胜肽是腸泌素的一種。腸泌素是人體遠端迴腸及部分大腸所分泌的賀爾蒙。當食物進入腸胃道就會刺激腸泌素分泌,其會依據血中葡萄糖濃度多寡促進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並抑制胰臟α細胞分泌昇糖素,使的肝臟減少製造葡萄糖。腸泌素也會抑制胃部的排空,並且促使中樞神經之下視丘產生飽足感,達到抑制食慾及控制體重的效果。

第一型類升糖素胜肽受體致效劑便是模擬身體腸泌素的作用,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使用後大約30週可以減去5公斤,亦助於減少心血管併發症及降低蛋白尿風險,甚至有研究發現非糖尿病患者使用後亦能達到類似的減重效果。

目前第一型類升糖素胜肽受體致效劑皆為針劑,需要以皮下注射的途徑進入體內,相較於施打胰島素,腸泌素較不會造成血糖過度下降而導致低血糖,也不會造成體重增加。其主要的副作用大多在腸胃道方面,如噁心、嘔吐、腹瀉、頭暈,急性胰臟炎則是較為罕見的副作用。

黃南豪醫師表示,市面上現有第一型類升糖素胜肽受體致效劑的主流已從一天兩次、一天一次進展到一週一次的長效劑型,減少病人每日挨針的痛苦,亦有與基礎胰島素搭配的複方劑型,建議患者可以跟主治醫師討論,擬定個人最佳治療方案,搭配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達到控糖、減重、護心、護腎的「四贏」目標。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