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樂生療養院23日舉辦「秋冬保養之道」講座,透過中醫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民眾透過生活作息及飲食,即可進行簡易的保養
衛福部樂生療養院23日舉辦「秋冬保養之道」講座,透過中醫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民眾透過生活作息及飲食,即可進行簡易的保養。根據英國的研究發現,秋冬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比其他季節高出了25%,低溫同時會造成血管收縮、不穩定、血壓升高、血液循環不良等變化。因此,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缺乏運動的人,更需要保養。
中醫科陳耑至主治醫師說,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出由於人們生活在大自然中,應根據四季氣候變化,調整起居、飲食、心情等,此為養生的原則。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屬於「收斂」的季節,日照時間縮短,建議要早睡早起。
此外,中醫理論將氣候分為六氣,包含風、寒、暑、濕、燥、火,秋季氣候表現為「燥」,因為秋季氣候逐漸變冷,日夜溫差大,空氣濕度下降,容易讓人出現皮膚乾、眼乾、唇乾、口渴、乾咳、便秘等症狀,也會使人心浮氣躁,要注意補充水份和保溼,避免吃辣炸烤等食物,也要減少情緒起伏,保持內心平靜。
樂生院長施玲娜指出,入秋之後晝夜溫差拉大,桃園大溪更在18日創下16.3度,今年入秋以來最低溫紀錄,中秋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通常是白天熱、早晨及夜晚偏涼,銀髮族長輩身體較易有不適的症狀產生,因此要特別留意呼吸道、心血管及過敏疾病問題,而近期門診的流行性感冒或是舊疾復發病人亦有增加趨勢,呼籲民眾利用秋天開始做好保養,降低呼吸道及過敏疾病發生之外,早晚外出時,也一定要做好保暖的準備,避免身體突然遇冷血管急遽收縮,造成血壓突然的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