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空氣汙染(PM2.5)與健康關係

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 2019-10-02 11:21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台灣秋冬時節來臨,受東北季風挾帶境外汙染物移入之增額影響,空污與健康議題勢必成為國人關注焦點。為理性探討台灣空氣汙染演變與國人健康趨勢,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在:「公共衛生教育的前瞻與未來」學術研討年會中,首度以臺灣官方監測數據為基礎,闡述國人常見之空汙迷思。

PM2.5是複雜混合物,需了解原始濃度背景值,再看人造增額風險:

依行政院環保署監測數據顯示:台灣各地PM2.5年平均濃度逐年下降(引用學術期刊台灣衛誌2018:37(6):686-695),並根據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最新分析數據顯示:全台2006-18年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近43%,保守估計其中有30~50%的PM2.5是地殼元素自然生成所貢獻。

全台PM2.5逐年下降,研究人員下一步需釐清成份及來源為何,才能進行健康風險量化研究。

全台PM2.5逐年下降,研究人員下一步需釐清成份及來源為何,才能進行健康風險量化研究。



健康原因非單一因素就能全盤影響:

探討「空污」與「健康」關聯性時,研究人員不應只關注單一指標對於健康的影響,更需要考慮的台灣「人口老化」、「氣溫變化」及「吸菸行為」三大重要因素。若不考慮「氣溫」,僅以單一「空污指標(PM2.5)」來研究健康,恐有流行病學上的「假相關」疑慮。

中國醫藥大學宋鴻樟講座教授指出:『根據台灣官方研究資料,「氣溫變化」和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的關係遠大於PM2.5』。其中,PM2.5與氣溫又有很大的相關性,學界在研究空污與健康的議題上,若不考慮「氣溫變化」這個重要因子的話,恐會犯流行病學「假性相關」之疑慮!

急性呼吸道疾病發生率(橘線),與低氣溫(藍線)有很高的關聯性,恰巧PM2.5(綠線)濃度也是在低溫時期濃度較高。

急性呼吸道疾病發生率(橘線),與低氣溫(藍線)有很高的關聯性,恰巧PM2.5(綠線)濃度也是在低溫時期濃度較高。



PM2.5是極端複雜的混合物,需嚴謹看待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鄭永鴻主任表示:PM2.5極端複雜的混合物,有多類原發性和衍發性物質,可以顆粒,也可以是液滴(美國環保署USEPA公開資料)。所以研究人員要分析PM2.5與健康問題,需先定義出是哪種成分的PM2.5,而不是忽略這點。

PM2.5來源複雜,分析健康風險時,需先量化PM2.5種類、來源、原始背景值等。圖表引用桃園縣環保局公開資料。

PM2.5來源複雜,分析健康風險時,需先量化PM2.5種類、來源、原始背景值等。圖表引用桃園縣環保局公開資料。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