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北機場老故事系列六之二 軍眷子女重返故居舊地話當年

記者楊基山/宜蘭報導 2019-07-06 15:28

六十多年後再回到北機場的徐強德暢談往事。(圖/楊基山)

1938年,原屬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的韶關飛機製造廠與東山飛機製造廠合併,動用了17列火車及274輛卡車,由廣東遷往昆明,重組的飛機製造廠命名為「中國空軍第一飛機製造廠」,該廠設有金工、白鐵、機身、機翼、熱鑄、裝配、水電等車間,全廠職工500餘人,而徐強德的父親就是在白鐵組,一技在身養活全家。

徐強德13歲隨著「空軍第一飛機製造廠」,舉家搬遷至高雄,當時還在就讀宜蘭初中一年級,姊姊則唸蘭陽女中,日前再度踏上宜蘭土地時,情景宛如那句「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78歲的他以沈重的廣東口音,訴說著在金六結眷村的生活點滴,最感念的是颱風天,台灣人對他們的溫馨相待。

徐家姊弟三人說,抵宜的第一站是在員山,因為位於今正聲宜蘭台後方,與蘭竹新村為鄰,後來稱為「凌雲新村」的住處,尚未興建完成,而暫住在員山溫泉旅社內,徐強德清楚記得進入泡湯區前,有座小橋,浴池則分設中軸道的左右兩側,此行詢問附近住戶,得到的答案是「沒有這家旅社」,讓他們悵然若失。

姊弟三人描述的員山溫泉模樣,記者還有一些記憶,因當年曾在員山跑新聞時,旅社雖已傾圯無人管理,卻仍可自由進出,浴池依舊有人在泡湯,尤其那座小橋還在,乃決定引導他們舊地重遊,而今員山溫泉已沒入一片雜草叢生的廢墟中,見此情況,徐家姊弟說難怪會找不到,三人選擇在入口處合影,作為紀念。

對於1949年的員山,他們努力找出一些記憶,每天下課回家,除了可以享受泡湯樂趣外,徐強德表示,當時要由內員山出來市區,搭的是靠人力驅動的「輕便車」,遇著載有貨物的回程車,人車就必須主動下來讓路,十分有趣,而這種日子過了約莫半年,他們就住進興建完成的新家,為木造房舍,其地板與地面有點距離。

隨後,記者也帶著三人去探訪如今已成荒置空地的「老家」,徐強德等人立即從昔日眷村就存在迄今的中軸道,找到記憶,如今命名為建軍路,空軍所屬的「凌雲新村」房舍,就建在兩側,根據徐家大姊的說法,最多時有近百戶,軍眷子女均就讀位於金六結營區大門前的「空軍子弟學校」,也就是現在搬遷至泰山路的南屏國小。

住在「凌雲新村」6年期間,徐家姊弟最難忘的一段過往,即是每逢颱風天就會躲到鄰近一戶紅磚屋內,以確保安全,也是這回三人很想表達感恩之情的宜蘭鄉親,但如今連竹圍都不見了。(待續)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