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在臺南)」 臺文館展出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19-04-12 00:13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婦女救援基金會「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主辦、荷蘭「安妮之家」協辦的「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在臺南)」展期自2019年4月11日至8月18日,臺文館展覽室C展出。

本展將展出安妮日記手稿複製品,並重現安妮在閣樓密室的生活,以及臺籍慰安婦在面對生命的苦痛,藉由藝術創作來自我修復的歷程。

荷蘭的《安妮日記》、臺灣的慰安婦訪談錄,都在思考,戰爭是什麼?除了充滿陽剛氣味的英勇殺敵、浴血奮戰,除了戰術、武器、金錢和傷亡名單,如何抵達戰爭的另一面:沒有走上戰場作戰者的生命經驗、那些置身於底層的小人物的記憶、那些在砲聲隆隆中依然努力生活的人們的聲音?需要女性的眼睛、女性的敘述、女性的故事,引領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洞悉戰爭的樣貌。

臺文館蘇碩斌館長表示,在安妮與阿嬤之間不同的時空卻有相同的際遇,透過文字化為力量,讓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並能更深刻感受,每一個人都需要平等對待彼此。

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葉德蘭董事長指出,這是婦援會第一次與國家級的博物館合作。期許大家能換位思考,讓擁有生命韌性的女性故事,不會在時間長河中消失。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范安治(Andre Verkade)副代表、成功大學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蔡玫姿主任以及臺南市政府新聞與國際關係處劉怡伶處長皆出席開幕典禮。

國立臺南女中鄭文儀校長哽咽訴說曾就讀臺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國立臺南女中)慰安婦小桃阿嬤的故事,並表示臺南女中經國教署選派為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未來希望能與臺文館更密切結合,讓更多青年朋友來觀展。

1942年6月12日,烽火連天的13歲生日,安妮‧法蘭克收到的禮物是一本紅白格紋日記本;兩天後,她開始將置身於戰爭陰影下的所有少女心事,通過文字保留在日記本上。7月,全家人躲進父親公司的閣樓密室,儘管行動受限、處境艱困,她仍持續不輟地以充滿溫度而早慧的筆調,訴說面對死亡隨時可能降臨的心路歷程、與家人的衝突對峙、青春期的萌動與渴望,以及對自由、尊嚴和人性的終極信念,直到1944年8月1日,藏身地點被查獲的前三天為止,雖然早早立志成為作家,但安妮恐怕不曾預料,她的日記會成為二戰的珍貴見證,甚至被譽為「改變世界的10本書」之一。

約莫同一時期,地球另一端的島嶼上,同樣是花樣年華的少女們,在戰爭的聲響中,砲火和鮮血鎔鑄而成的時代裡,被迫失去自我,成為性暴力的受害者,所有的親情、愛情、夢想與人生,從此埋葬在異鄉的慰安所。

與安妮不同的是,戰爭結束後,她們活了下來,以倖存者的姿態;數十年來,即使飽受各方異樣眼光、冷嘲熱諷,漸漸老去的「阿嬤們」終能以堅毅的勇氣自我修復,直視過去的傷痕、解放暗黑的記憶,恰如強韌的蘆葦,遭遇橫逆卻不斷折。

安妮與阿嬤,在遙遠的平行空間,因為一場戰爭而產生連結;她們的相遇,得以透過女性的視野凝望人類在戰爭面前的靜默、控訴與抵抗,感受其奮力拼搏求生的能量。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