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媽祖醫院透過基因檢測,精確提供肺癌患者對應的標靶藥物及個人化治療,病患腫瘤很快的變小改善,順利拔管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一名68歲的吳姓女病患,去年因為自發性腦出血住進加護病房,經院方詳細檢查,無抽煙習慣的她卻發現左上肺葉有大片肺腫瘤,因肺癌無法脫離呼吸器,轉至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經超音波導引切片檢查為肺腺癌第三期,進一步透過基因檢查發現EGFR基因19外顯子缺失突變。醫師選擇給患者對應的標靶藥物妥復克(afatinib)提供個人化治療後,腫瘤很快的變小改善,順利拔管出院。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健生指出,約7成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肺癌,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只能接受標靶藥物、化療、或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肺癌依病理表現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肺腺癌占6~7成。確診晚期肺腺癌病人,首先要接受基因測試,醫師會為病人檢測最常見兩種驅動突變基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及間變性淋巴瘤激酉每(ALK)。目前台灣晚期肺腺癌之患者基因突變陽性以EGFR約佔了五成,但仍有部分比例約5%為ALK陽性,這兩種基因突變目前都有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
副院長馮逸卿表示,基因測試目的是為確認癌症是基因突變,以往治療因藥物會有不舒適的反應,如果一開始就能有適合的藥物減少痛苦又能把握黃金治療期。根據文獻統計標靶藥物治療的效果與副作用明顯優於傳統治療,據統計約60~70%患者服藥後腫瘤會縮小一半以上、80~90%腫瘤可獲控制,只有約10%完全無效,所以肺癌若先接受基因測試醫師能精準選擇適合個人的標靶藥物更能事半功倍。檢驗科主任何文育也說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準醫學中心的基因檢測過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https://youtu.be/XwJgHb_M7m4查詢。
劉健生醫師也說,根據臨床經驗顯示,服用標靶藥物的患者,不論是突變基因(EGFR或ALK)陽性,平均1年左右就會面臨抗藥性,但所幸尚有後面新一代標靶接力,或考慮接受化療或免疫療法,比起過去肺癌晚期無藥可醫的窘境,隨著肺癌新藥陸續開發,治療愈趨精準,現代醫療已能為肺癌患者爭取更多存活時間,希望癌症患者抱持著樂觀的態度,與醫師配合積極接受治療,都有機會延續珍貴的生命。
院長吳錫金強調,癌症治療最重要的是有堅強團隊的合作,北港媽祖醫院針對雲林地區的中老年人提供優質醫療,發展精準醫學,可以讓鄉親有更好更安全的選擇。
北港媽祖醫院透過基因檢測,精確提供肺癌患者對應的標靶藥物及個人化治療,病患腫瘤很快的變小改善,順利拔管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