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明-這裡沒有神 時報出版。(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五年有成,今年是高雄市文化局「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出版的豐收年,共有四本書風格綺異問世,文化局長尹立表示,這四本書雖然主題各異,卻同樣是以文學來凝望與探究社會中獨特而鮮為人知一角,為高雄文學母土生耕滋養,開遍繁花。
在10月及11月出版的4本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書籍。有李阿明《這裡沒有神》圖文攝影書,首次披露遠洋漁工漁工不為人知船上船下生猛日常畫面。第一個台灣百萬小說獎的凌煙最新散文食譜《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以在地蔬果魚肉家常菜色寫出她曾經顛沛艱辛卻翻轉的人生甘苦,新銳作家洪明道短篇小說集《等路》混用華、台與日文短篇小說嶄露頭角,詩人李友煌《貝神的召喚》結合報導文學、小說及現代詩形式書寫爭取拉阿魯哇族的正名,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自2014年開始實施「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鼓勵優秀作家以高雄為題材,透過文學手法進行地誌的書寫,並與民間出版業者合作,以專業設計的精緻包裝及流通網路向市場推廣行銷。藉由政府、作家、出版業者三方攜手合作,打造兼具文學性及市場性的出版品,除吸引愛書人目光、閱讀高雄外,也藉由作家們對於高雄的山河地景、人文風貌、城鄉變遷等多面相的觀察,來塑造「高雄學」的城市文化意象。本計畫至去年已有18本書籍付梓面世,今年又增加了4位生力軍,讓讀者有更多觀看高雄的角度。
10月13日下午3點首先在高雄文學館登場的是李阿明《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新書分享會,作者李阿明用四年的時間與前鎮漁港的外籍漁工和漁港人朝夕相處,親身深入此行業的最底層,用近 140 張漁工現場寫真,及粗獷直接、生猛有力的文字,毫無顧忌的呈現第一線漁港人員的所見所聞,揭開遠洋漁船上這個隱密、令人不忍卒睹的世界。本書除了題材令人震懾,所拍攝大量紀實攝影照片亦同樣震撼人心,同步獲邀於臺北國際攝影展及高雄攝影節展出。
隔天10月14日上午11點30分在高雄福華名品B1F想生活FORMULA LIFE則有凌煙別開生面的《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辦桌發表會。凌煙當年以《失聲畫眉》成為台灣第一位百萬文學獎得主後,卻從文壇銷聲匿跡。去年因為幫媳婦做月子,發表在臉書上「幫媳婦做月子教戰手冊」一系列月子餐菜餚做法的文章,獲得好評不斷。孫女滿月後仍廚神上身欲罷不能,引發她改藉由日常所做的一道道料理,來訴說那段從文壇消失十七年的艱苦歲月,以及她先生怪醫方博土的傳奇故事。為呼應「食譜書」的特色,發表會也別具巧思,由凌煙邀請妍音、水瓶鯨魚……等十多位在地作家各出一道家傳拿手菜,以辦桌方式,和文友與讀者們在美食與回憶中,共同回味人生歷程的百般滋味。
11月11日下午3點在誠品大遠百店則有以〈路竹洪小姐〉獲得打狗鳳邑文學獎舉辦以來最高獎金50萬元,備受期待的新銳小說家洪明道《等路》短篇小說集出版。小說圍繞「何為鄉土」主題,採取不同時間或視角切入,每篇短篇小說雖情節獨立,但問題意識或象徵互有連貫。作品混合使用華文、台語文與日文,希望藉由語言混用,營造新的語言詩意與氛圍。小說以台南到岡山一帶村庄為背景創作,書寫之時代橫跨終戰到現代。探討地處邊緣的人物在政治影響、資源缺乏之下,思想如何受到禁錮,如何因應這些難題而產生新的生活方式。
另一本在11月出版的書籍是李友煌的《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族正名之路》。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但直到2014年才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由於該族過去被誤以為是鄒族,加上本身也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該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作者李友煌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用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為堅實的寫作根基,結合報導文學、小說及現代詩技巧,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用本書來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文學是最能映照地方人物風景的顯相鏡,藉由作家筆尖的描繪,不論是歷史大事件或個人小斷代,在在都是讓這座城市更加豐沛有底蘊的文化沉積。讓我們藉由書頁的翻動,觀看到更多這座城市不為人知的面貌與風華,在心中細細品味,建構起獨特的「高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