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專家李鴻源與張麗善要共同解決雲林水患問題。
雲林縣長候選人張麗善今(9)日邀請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至雲林縣口湖鄉參加座談會,討論國土復育及治水計畫、以及濁水溪揚塵治理等議題。會後張麗善也邀請李鴻源擔任「治水防災總顧問」。
張麗善表示,823水災造成雲林絕大多數的鄉鎮泡在水裡,水災淹沒的不只是良田魚塭、農作漁產,更淹沒了雲林的經濟。雲林人的悲情不僅是時常性的淹水,而是淹水淹到已經習慣。
張麗善指出,她在水災之後曾到口湖鄉關心四湖大排抽水機的問題,當地的里長希望她協助爭取加裝功率較大的抽水機,這樣下次大雨來時「能少淹幾天」。
張麗善強調,每次大雨雲林就淹水,尤其是海線鄉鎮,但不能每次淹完,政府發發錢就算了,而是應該好好反省檢討政府花大錢的治水工程到底有沒有用?
張麗善認為,雲林縣每逢豪大雨就淹水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排水系統不夠完善,而是因為地層下陷。如果排水系統都低於海平面,那怎麼抽水、排水都是無用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豪大雨時常超過防洪工程的設計標準,因此她認為,如果政府花大錢做工程卻無法從根本解決淹水的問題,就應該思考把資源投注在更有效的治水方法上。由於雲林縣淹水的主因是地層下陷,所以國土復育改善雲林淹水問題的治本方式,甚至「與水共存」的概念應進入臺灣、以及雲林的治水思考中。
張麗善進一步以荷蘭治水為例,她指出,荷蘭是世界各國治水學習的對象,但舉這些國外的例子不代表雲林必須要照做,只是希望提供幾個不同的思考方向,根本性的解決雲林的淹水問題。重要的是,雲林應該將有限的資源花費在更有效的防洪措施上,雲林人不能再忍受淹水,更不能習慣淹水。
李鴻源向參與座談會的民眾報告過去的成功治水案例,他感嘆的表示,所有的政策只要沒有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都不是好的政策,像雲林這麼漂亮的地方,美麗的景緻卻沒有變成錢,雲林人就像捧著金飯碗在討飯,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家對雲林縣並沒有找到一個定位,好的國土規劃應該要提供雲林有新的定位。
李鴻源強調,中南部的地層下陷問題日益嚴重,雲林的地層下陷已經到土庫一帶了。若以世界各國案例比較,荷蘭在海平面底下5公尺,而嘉義則是在海平面下2.6公尺,屏東佳冬鄉則是海平面下3.5公尺,因此,荷蘭治水的案例對臺灣中南部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李鴻源指出,他從過去就一直強調「總合治水」的概念,必須要通盤檢討、重新規劃口湖、四湖、水林這些地盤下陷地區,思考如何透過規劃適宜的滯洪池,並將農村再造的概念融入,為農村帶來新的動力,產生新的經濟效益,也讓農民及養殖業不需要再抽取地下水,才能夠從根本解決淹水問題。李鴻源表示,最困難的並不是工程問題,而是這樣的規劃涉及了中央五個以上的部會署,以及十個以上二級署局。
「關鍵在於,政府想要做對的事情,還是要做討好民眾的事?」李鴻源強調,執政者一定要願意面對問題,雲林未來才有發展的可能,他相信張麗善是一位有能力、有執行力,對地方有熱情的政治家,「麗善當選的第一天,我就會到她的辦公室和她討論這些問題。」李鴻源也向每一位鄉親「掛保證」,一定會協助張麗善、監督張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