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近海漁業生態 苗縣投放21座鋼鐵礁
為培育苗栗近海漁業生態資源,縣府農業處在通霄鎮白新人工魚礁禁漁區,投放21座鋼鐵礁,縣長徐耀昌表示,透過魚礁的投放,改造漁場,豐富海底生態環境,讓漁業資源生生不息。
近年受到少數漁民不當使用拖網捕撈,以及工業、家庭廢水汙染,導致近海漁場遭受破壞,為有效確保漁業資源的豐沛與永續,縣政府農業處透過台電公司補助新台幣4290萬元,執行「苗栗縣通霄地區設置人工魚礁工程計畫」,縣府今天上午在通霄漁港召開記者會,為培育漁場生態資源留下見證。
苗栗縣長徐耀昌、農委會漁業署署長黃鴻燕、台電中部施工處處長湯榮清、縣議員劉寶玲、通霄鎮代理鎮長潘志明及地方民意代表到場參加,會中播放人工魚礁礁體製作及投放過程的紀錄影片,工程單位也將等比例人工魚礁模型呈送給縣長。
縣長徐耀昌特別感謝台電補助經費4290萬元,協助縣府執行設置人工魚礁工程第一期計畫,最近已陸續在通霄鎮白新人工魚礁禁漁區,將投放21座鋼鐵礁,期盼藉由投放人工魚礁以及魚苗放流等保育措施,改造漁場,豐富海底生態環境,加強彌補自然產量不足,促使衰退的漁業資源與經濟,盡快復甦。
漁業署署長黃鴻燕指出,他是後龍子弟,未來如預算許可,將大力協助縣府各項生態復育工作,由於近年來海洋資源因過度補撈,造成生態失衡,政府致力加強漁業資源各項保育工作,目前全台灣已有88個人工魚礁投放地,未來他期盼透過科學的方法,有效控制漁船補撈作業,維護生態穩定,讓海洋資源永續發展。
農業處處長陳錦俊指出,縣府將分三期計畫執行,目前第一期計畫,將投放長寬高10公尺*10公尺*5.5公尺的鋼鐵礁,共計21座,目前已投放完成12座。陳錦俊強調,沿岸漁業發展,已由以往獵捕性的經營型態,進入放牧性的栽培式漁業型態,鋼鐵礁一方面可有效防範各類拖網漁船侵入鄰近海域破壞生態,也可改造漁場,豐富海底生態環境,進而確保漁民生計,讓漁業資源得以永續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