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骨盆器官脫垂 新竹馬偕透過骨盆底手術順利重建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18-02-01 11:25

x-default

60多歲女性患者多年來下腹部一直隱隱約約有不舒服下墜感,但因為沒有嚴重不適,並未就醫。近半年來,除了下墜感越來越嚴重,上廁所時也發現有一顆軟軟的東西掉出陰道,有時還會看到一些血絲狀的陰道出血。此外,這幾個月上廁所,還有一種怎麼用力都解不乾淨的感覺,滴滴答答的膀胱脹尿不適感,一直跑廁所,也變得越來越不想出門。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王萱醫師檢查後診斷個案是第三度的骨盆腔器官脫垂,凸出來軟軟的球狀物是膀胱,也因為膀胱長期脫垂壓迫,造成出口阻塞性的解尿困難。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女泌尿團隊給予「經陰道骨盆底重建手術合併人工網膜置入」手術後,個案已經不會再有那種必須用力解尿或覺得有東西掉出陰道的異物感,追蹤三年未再復發,個案痊癒。

新竹馬偕表示,台灣約30~50%女性有骨盆腔器官脫垂或尿失禁的困擾,儘管發生率高,主動求醫的人卻不到兩成。多數女性羞於啟齒,或以為是生產和老化「一定會有」的自然現象,「其實不論是骨盆腔脫垂或尿失禁,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療的,」王萱醫師指出。例如個案診斷為第三度骨盆腔脫垂,指的是包括膀胱、子宮及直腸合併脫垂,治療上應用「經陰道骨盆底重建手術」透過自然孔洞(陰道)置入人工網膜後懸吊於薦骨坐骨棘韌帶,並縫合在陰道前後內壁上,網膜會像升旗一樣把脫垂的器官托上去及復位,人體組織細胞也會漸漸長入網膜間隙,形成強而有力的支撐結構。個案手術時間約兩小時半,採全身麻醉,經陰道術式沒有腹部傷口、復原相對較快,術後當天即可進食,隔天下床,一週後經過膀胱訓練便康復返家。

傳統骨盆器官重建手術,包括經腹部(開腹或腹腔鏡)或經陰道的術式,都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肌肉筋膜進行陰道壁修補及薦棘韌帶懸吊,王萱醫師解釋,「肌肉筋膜原就老化失去韌性無法支撐才造成器官脫垂,再運用這些脆弱的組織重建,膀胱脫垂復發率高達30%」。由陰道進行骨盆重建並輔以人工網膜鋪陳於脫垂組織及陰道間補強的手術方式,能提供骨盆完整支撐。傷口在陰道,具微創低侵襲性優點,手術時間短、疼痛輕恢復快,且人工網膜支撐力強、效果持久,長期成功率高。然而經陰道術式要在窄小的陰道內修補並懸吊網膜,操作部位位於骨盆深處,周邊區域又有較大血管、神經等,醫師須具備完整婦女泌尿次專科訓練,並掌握人體解剖構造及純熟手術技巧,才能給予患者病灶解除、預後良好的醫療照護。同時也將網膜暴露、陰道傷疤或傷口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降至最低。

不同於「破壞性」居多的婦科手術,骨盆重建手術是「功能性」的重建。「手術不是將脫垂的器官塞回陰道而已,更要讓這些器官回歸正常解剖位置,並重獲原有功能,恢復生活品質」,王萱醫師強調。有經驗的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解尿症狀、子宮保留與否、腹部或婦產科手術史、脫垂部位及嚴重度和性功能等考量,為患者量身打造適合的手術方式,重點在於手術後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此外,女性生殖器位置與泌尿器官非常接近,下泌尿道功能障礙更是骨盆腔脫垂最常合併的症狀之一;手術前,醫師除了透過陰道內診評估脫垂程度外,也會經由尿路動力學檢查完整評估膀胱、尿道、骨盆底肌肉等下泌尿道功能,包含膀胱的儲尿及解尿症狀,例如:頻尿、急尿、解尿困難及尿失禁等,作為手術時重要重建技術參考依據,並且作手術後追蹤比較的參考。

女性子宮、膀胱、直腸等骨盆腔器官靠著骨盆底肌肉、筋膜和韌帶,穩穩支撐懸吊在骨盆腔上方,但懷孕生產、停經缺乏雌激素、常挑重物或老化,會讓骨盆底肌肉群萎縮鬆弛無法支撐,造成器官下墜或脫垂,甚至壓迫尿道,造成無法解尿或解不乾淨等症狀。脫垂依嚴重度可略分為包括感覺陰道內有沉重感及好像有東西要掉下來(輕度脫垂);陰道下部可摸到一顆圓圓的球狀物(中度脫垂);或器官已呈現完全脫垂於體外的狀態(重度脫垂)。若處於輕度脫垂,可在生活起居作修訂,並避免腹壓急速上升的運動,不過許多婆婆媽媽都是默默忍受,直到日常及社交生活、睡眠都受到影響,甚至無法工作,根本毫無生活品質時才勉強就醫,王萱醫師表示,「絕大多數就醫患者脫垂症狀早已進展到必須進行外科手術的程度」。

新竹馬偕目前由院長蘇聰賢領軍王卜璀醫師及王萱醫師,共3位專科主治醫師組成婦女泌尿團隊,主治醫師皆於台北馬偕接受完整婦產科及婦女泌尿次專科嚴格訓練後晉升,針對骨盆腔器官脫垂,以人體自然孔洞(陰道)為手術切口、輔以人工網膜強化的術式已有大量執行經驗,能給予患者「比微創更微創」、預後好復發少的醫療照護;此外,新竹馬偕也備有尿動路研究室及專業尿動力技術員能執行泌尿道功能完整評估,軟硬體資源完整,期許能在追求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雙贏的前提下,引進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觀念、技術與設備,提供民眾高品質且即時適當的照護服務。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