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一過立冬氣溫就開始轉涼,但醫院人潮卻比平常更加火熱,許多老病人近來回診血糖、血壓、血脂等紛紛失控,更有許多新病人在此時被診斷出患有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38歲的上班族吳小姐,最近常感到頭暈疲勞及手腳痠麻,一開始認為只是天氣變冷及工作太勞累造成,但卻越睡越累,朋友建議應該至門診檢查是否為內分泌失調。抽血檢測空腹血糖已達糖尿病標準,三酸甘油脂是正常值的四倍以上,經詢問近日因天氣轉涼且陰雨連綿,加上平日工作忙碌時常加班,下班後就宅在家不想出門,近一周幾乎每天都食用方便料理又可暖身的火鍋,但沒料到這樣吃了一周後,抽血指數竟會變得如此異常。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表示,當血糖及血脂過高時,容易使得血管狹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身體容易疲倦,四肢循環不好,嚴重甚至會造成腦部及心臟缺氧。
張鈞鎧在此特別提出冬天好享瘦的三大訣竅:
一、冬天飲食的最大敵人-火鍋
根據統計,冬天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火鍋,臺灣每人平均一年至少吃15次火鍋,一年共吃掉三億鍋。開水一滾把食材全下鍋就完成了,但方便之餘,常讓人忽略火鍋內的許多隱藏陷阱,臺灣人吃火鍋首重湯底,經過食材烹煮後清湯都變濃湯,雖然美味卻是高鈉、高油脂、高普林,攝取過多鈉易造成身體水分淤積而產生水腫,鈉過高、吃太鹹也易造成高血壓,高普林更是痛風發作的主要成因,清湯的熱量就已經很高,更遑論一些重口味如麻辣鍋等的湯頭。
沾醬佐料也是常被忽略的熱量來源,常使用的沙茶醬或麻醬都是以油脂及醣類為主要組成,其實熱量都非常高,若再搭配醬油、麻油、香油、砂糖等熱量更是翻倍,原本認為簡單清淡的火鍋,卻無形中攝取了更多熱量反造成體重增加。
張鈞鎧提醒幾個吃火鍋該注意的重點:
1.湯底選用清湯,利用蔬菜水果或昆布,搭配小排或雞肉去皮熬煮使用,盡量不喝煮過其他食材的湯。
2.精選食材,挑選瘦肉片、青菜、菇類、豆腐,避免加工餃類及內臟。
3.火鍋時常會搭配的麵條、冬粉、玉米、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等都屬於醣類,糖尿病病人更應注意以一餐總量不超過一碗為主。
4.盡可能享用食材原味,減少沾料使用,如需要醬料可考慮薄鹽醬油及蘿蔔泥,減少額外負擔。
二、要瘦就要動,人人做得到
近幾年臺灣的冬天不只氣溫低更時常下雨,病人常反應天氣又濕又冷怎麼出門運動?張鈞鎧教您在家也能運動的方法,根據年紀及體能狀況,可從最簡單的原地踏步開始,老人家可扶著桌緣或牆壁避免跌倒,心肺功能較好者可配合起立蹲下或開合跳,提高熱量消耗,年紀輕一點的人可進行近來流行的高強度間歇訓練與肌肉強化運動,肌肉量增加可提高冬天的身體基礎代謝率,讓您休息也能消耗熱量。運動的頻率一週至少要五次,如果能天天運動更好,一天至少運動30分鐘。
三、要瘦您現在有更好的方法
以往臺灣並沒有很好且對亞洲族群十分有效的減重藥物,今年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了新的減重藥物,透過抑制食欲而達到體重管理的效果,但並不是人人皆適用,所以須經專科醫師評估才可處方。另外這幾年間,糖尿病治療也有十分卓越的發展,許多新一代的降血糖藥物具有輔助減重的效果,若您有糖尿病以及體重困擾,可至醫院與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討論更好的藥物選擇,控制血糖兼顧體重。
三高之類的慢性病以往常被認為是老年病,但近幾年臺灣人肥胖人口增加,越來越多人在年輕時就發病,建議一般民眾40歲以上即須檢測自己的血壓、血糖及血脂,若有以下情形:身體質量指數≥24kg/m2、腰圍男/女≥90/80cm、三高家族病史,則應更早做相關篩檢,一旦發現異常,張鈞鎧建議及早至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求診,接受全方位照護團隊(醫師、衛教師及營養師)諮詢,提供生活型態調整之個人化建議,配合前面提及的三訣竅就能達到良好控制,讓您冬天好享瘦,開心過節,三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