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減少紅樹林面積 創造鳥類濕樂園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2017-06-21 12:03

鳥類常被當作濕地的指標生物(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紅樹林面積擴大,造成濕地陸域化,不但會阻礙河水排洪功能,更重要的是影響水鳥的生態,北市水利處為回復濕地生態功能,已疏伐約12公頃的紅樹林,並請台北市野鳥學會進行鳥類監測,以了解疏伐後濕地1年中所有的鳥況變化。

水筆仔若生長太過密集,水鳥將難以進入植群覓食(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水筆仔若生長太過密集,水鳥將難以進入植群覓食(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北市水利處表示,為回復濕地生態功能,於2017年3月,在淡水河右岸重陽橋至社子島,進行近12公頃的紅樹林面積疏伐,完成後並請台北市野鳥學會進行鳥類監測,初步統計2月至5月監測資料,共記錄到鳥類22科、45種。

水利處河管科說明,監測資料含保育類鳥類共4種,一級保育類為黑面琵鷺、二級保育類為白琵鷺及八哥 三級保育類為紅尾伯勞。特有種五色鳥1種;特有亞種7種,分別為八哥、大卷尾、白頭翁、金背鳩、紅嘴黑鵯、褐頭鷦鶯及樹鵲。

濕地生態(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濕地生態(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另外,長腳鷸科、鷸科及鴴科等灘地涉禽,如高蹺鴴、太平洋金斑鴴、東方環頸鴴、青足鷸及磯鷸等,於4至5月份過境遷移時期有較高的使用率,代表疏伐過後的區域有提供涉禽棲息及覓食的功能,鳥類監測工作會持續進行至107年4月,以勾勒出疏伐後濕地1年中所有鳥況的變化。

濕地是持續不斷變動的生態系統,水筆仔自1965年起快速增長,帶來一系列水岸變化,原本灘地因水筆仔生長太過密集,造成水鳥難以進入植群覓食,也由於植株使水流流速減緩,水體中懸浮顆粒漸次沉降,使沙質地變為泥質地,原先需氧量較高的底棲生物無法適應,林下及周邊灘地的高程也會隨之抬升,造成濕地逐漸陸化,阻礙河水排洪的功能。

水筆仔分佈在淡水河口及鹹、淡水交匯的沿岸,屬於紅樹林植物,孕育出大大小小多個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眾多的濕地生物中鳥類是最為搶眼的物種之一,不但易於觀察,且位於食物網的頂層,很容易反映出整個食物網的情況,因此鳥類常被當作是濕地的指標生物。

濕地,除了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還能淨化水質、涵養水源、保護海岸線,及提供寓教於樂的功能,生態系服務的產值遠高於過往所知。然而濕地是一持續不斷變動的生態系統,陸域化常是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唯有透過有效的經營管理,將有助於防止濕地陸域化。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