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溪龍潭湖畔的小溪流湧現大批圓吻鯝魚。(圖/記者陳木隆攝)
被認為全世界僅存的圓吻鯝魚故鄉─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湖,再度湧現該類魚群,24日起沿著湖畔生態園區的溪流溯源而上,蔚為奇觀,引人驚嘆!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率員到場參與農村社區生態成果展,適巧見證多年來在公私協力共同保育之下,圓吻鯝魚得以受到保護,族群才能不斷繁衍壯大。
林聰賢主委表示,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對於農村發展非常重要,位於礁溪鄉龍潭社區內的龍潭湖,山邊林相完整,水域圓吻鯝魚是社區非常獨特的自然資源,社區居民藉由農村再生培根計畫逐步打造兼具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與觀光價值的生態園區;2016年更延伸設置解說、觀魚,以及水鳥和濕地動植物等生態觀察設施,從湖畔小村轉變成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共構的農村,鯝魚的保育成果,更為社區提升能見度。
這場農村社區生態成果展,除了展現龍潭社區營造鯝魚生態環境的成果,同時也結合宜蘭縣二結、新北市龍崗和嵩山,以及桃園市溪洲等4個社區,透過圖文與解說,將各社區的蝶類、甲蟲、鳥類及螢火蟲等生態復育結果,與現場民眾共同分享。
成果展進行的同時,就有大批鯝魚溯溪而上。長期觀察鯝魚生態的龍潭村長李志文指出,全世界目前只剩龍潭湖有圓吻鯝魚,今天看到的只是先鋒部隊,只是1%而已,再過一、兩天就會暴量擠滿溪流,產完卵後再回到湖中,等待來年重演溯溪繁衍的戲碼。估算去年湧進這條靈鷲山寂光寺下方溪流產卵的鯝魚,約有十萬條之多,今年預估還會更多。
包括立委陳歐珀、員山鄉長江永和、靈鷲山寂光寺住持大良法師等人,也分享成果發表。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表示,「生態保育」是農村社區發展重要的面向,延續生物多樣性,保存生態資源,是社區永續經營的關鍵。透過「農村再生計畫」與跨域整合的推動,不僅讓農村恢復原有的生產功能,更進一步建立社區保育與生態環境的觀念,提升農村環境教育場域的功能,賦予農村嶄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