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博「水原綠境」散發濃濃原民風情。(圖/記者陳木隆攝)
想要探訪原民風情的朋友們有福了,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五大場區中的「水原綠境」,特別營造出噶瑪蘭族、阿美族、泰雅族等族群的食、衣、住、行、育、樂情境,讓遊客乘著便利交通,就近到冬山河生態綠舟的綠博園區,即可一次體驗多種原住民族的文化真貌,豐富多趣的遊憩內容,值得一探究竟。
「水原綠境」的佈局,以木頭、竹子、茅草等天然材料,建造起噶瑪蘭家屋、瞭望台、獵寮等傳統味十足的建物,各自分座落在「生命川流」、「噶夏學堂」兩大區域,呈現出精彩豐富的水域文化與族群共生關係。前者由阿美族宜蘭縣副總頭目王金泉、黃月花夫婦,後者由泰雅族的韋建福等人,為遊客導覽解說。
7日上午,王金泉夫婦在「kaka」故事家屋,為一群公正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師生和家長,介紹阿美族的文化特色,除了認識原民生活所需的酒水壺、籮筐和一些捕魚、養魚工具之外,還運用背在身上的情人袋,訴說阿美族男女締結良緣的傳統習俗,並與大小朋友們一起在屋前跳舞同歡,合影留念。
韋建福老師則守在掛滿「祖靈之眼」圖騰的「噶夏學堂」木織橋頭,引導遊客過橋深訪泰雅文化。這裡有傳統原民的Hayung阿公菜園,呈現泰雅族人順應大自然,自給自足栽植農作物的生活能力;還有茅草為頂、身負狩獵習俗重任的獵寮,是祖靈保佑子孫獵物滿滿的特色建築,寮內用來煮東西的「三灶爐」,是用三塊石頭架設而成,石頭不能多也不能少,為該族一大特色。
「噶夏學堂」還有原民皮雕、編織的手作創意市集,以及多項泰雅文化的免費趣味體驗,不但有飛魚夯一下、泰雅小獵人、木片創意DIY、小米豐收耳飾、繽紛毛球吊飾,更有傳統泰雅服飾體驗,供遊客披上bala(泰雅族傳統服飾「披肩」的泰雅語),化身泰雅勇士和美麗的公主。
此外,來自大同鄉泰雅青年組成的獠樂團,訂於4月8日(星期六),要唱出來自部落最奔放熱情的聲音;玩累了,還可以到YAKI部落廚房,品嘗來自南澳鄉最具泰雅特色的小米醃肉、獵人、飛魚等風味套餐。
更多活動相關訊息請上綠博官網https://goo.gl/2MpLMY或至宜蘭綠色博覽會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