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防災演練 結合社區共構防護網
為了強化文化資產的防災救災機制,文化部29號結合相關單位,在新北市市定古蹟「大觀義學」舉辦防災演練,除了模擬搶救古蹟的標準作業程序外,還有200多位幼兒園師生一起演練逃生,過程相當逼真。
古蹟、歷史文物是全民共有的資產,一旦發生火災,經常造成嚴重的毀損。為了強化文化資產的防災救災機制,文化部29號結合相關單位,在新北市市定古蹟「大觀義學」舉辦防災演練,除了模擬搶救古蹟的標準作業程序外,還有200多位幼兒園師生一起演練逃生,過程相當逼真。
文化部次長楊子葆表示,如果發生災害當然救人優先,但我們希望古蹟的價值也能被重視,所以透過演練,深化人與古蹟並重的觀念。同時也希望藉由小朋友、社區及公部門的參與,提高災害預防的觀念。
一般的火災,消防隊都會用強力水柱灌救,但對於珍貴的文化資產,則會以噴霧的方式來滅火,這樣可避免文物直接被水沖擊,造成二次傷害。等火勢被控制後,消防人員立即會同文資人員進入火場,將重要文物一一搬出,並加以清點。
消防署副署長江濟人指出,實際上所有的古蹟,地方消防局跟地方政府文化局之間,都有一些協調聯繫,包括預防、應變及搶救等,今天的演練就平常成果的展現。
文化部強調,文資防災是區域性的概念,有時火災的發生並非文資本身,而是鄰近住戶或設施延燒的結果,因此社區居民要有區域聯防的概念,在第一時間就能主動協助,這樣文資受災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