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博瀚(化名)任職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每當周日下午就開始莫名的緊張與情緒低落,到了晚上更無法入睡,在朋友建議下嘗試喝點小酒助眠,隔日醒來時卻頭痛且精神不濟,由於失眠狀況持續而心情低落,經由朋友建議尋求臨床心理師協助,並談出心事。
原來博瀚努力追求工作上的績效,對於工作現狀和待遇常感到不滿,個性急躁的他向主管提出加薪要求,主管也和他交換條件說:「我可以幫你加薪,但你要提出可以說服我的理由以及實際作為,並於每周一上午報告工作計畫與進度…」,此後博瀚想努力把事情做更好更有績效,但卻不如所預期,因而出現煩悶,緊張失眠的身心壓力反應。在臨床心理師協助下,評估身心壓力反應,以及學習壓力調適方式,不舒服的身心症狀有獲改善。
昱婷(化名)是一位優秀又孝順的女生,近日母親發現她與閨蜜女友發展成同志戀情,而激烈阻止兩人交往,並以自殺作為威脅,昱婷因害怕母親以生命作威脅,面對激烈衝突與情緒風暴下,只好瞞著母親與女友交往。就在彼此的不信任與緊張關係持續時,母親的憂鬱症也再度發作,經家人要求下,昱婷與母親前來心理諮商,臨床心理師在評估母親的情緒與睡眠狀況後,即安排母親接受藥物治療,並在後續的會談治療中,改善母女兩人的溝通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林惠蓉說,在現今社會與經濟快速變化下,許多人往往會有適應上的困擾;或是在人際關係、工作生涯方面;或是對孩子的挑戰感到頭痛的家長;或是身心俱疲的照顧者…有很多時候,我們所面臨到的難題,並非是求神問卜或服用藥物就可以解決,此時若能先尋求專業心理師諮詢,紓解心中的情緒與想法,擁有豐富知能和實務經驗的專業心理師,重視隱私和人性化,可以親切地幫您檢視生活中的困境。
但由於大眾對心理諮商的認識尚未普及,許多人寧可從其他管道(如宗教、塔羅牌、算命…等)尋求幫助而不需要是心理師,坊間也提供了各種「療」法,例如:芳療、心靈紓壓、個人成長…等,任何人都可以打著「心靈諮詢」的名號,或是用「開導」等名義,提供服務(而非醫療),求助者很容易成為被剝削的對象,利用求助者的脆弱,宗教騙財騙色等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而在專業心理諮商的關係中,心理師會將求助者(的福祉放在優先,全心照顧案主,並避免造成傷害,引領案主生活得較和諧與有幸福感。
因此林惠蓉提醒在各個年齡層的族群,若是面臨到親子、婚姻、家庭、校園、職場上的心理困擾,或想增進因應生活壓力及情緒調適能力,若發現身邊的家人朋友出現情緒或行為上的明顯轉變;持續有情緒低落、失去興趣、悲觀無望、注意力難以集中,生理上有食慾減退、或睡眠困擾等徵兆時,很有可能已經達到憂鬱症的程度,請積極協助其接受進一步的專業心理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