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受傷野生動物 通報、救傷、野放三步驟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2021-01-04 17:06

在野外遇到受傷的本土野生動物時該怎麼辦?拍照打卡、伸手觸摸動物都是NG行為,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分享:民眾遇到救傷動物時的正確處理方法!臺北市立動物園長期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去(109)年一共救傷46種共128隻動物,獸醫師除了要幫忙醫療外,在野放前的訓練過程中也費盡心力,這一路累積許多寶貴的專業技術與經驗,都將成為未來提升野生動物救傷與保育成效的重要養份,希望可以讓本土救傷動物都有機會再次回歸山林,也能在大家心中埋下一顆顆生態保育的種子,為臺灣的原生動物共盡心力!

民眾參與救傷動物第一步:保持冷靜、立即通報。發現受傷野生動物的當下,切記首要任務是確保自己的安全,再觀察動物狀況,倘若發現動物可能受傷或需要救援,建議就在鄰近安全無虞的位置以手機直撥各縣市政府市民專線(臺北市即為1999)或動保處,讓專業的救傷人員能透過電話掌握動物實際狀況及救傷地點,千萬別輕易觸摸或靠近動物,以免動物受到驚嚇而展開攻擊。救傷動物第二步:檢傷分類、後送處置。救傷動物在經過各地主管機關的檢傷評估後,若動物有較緊急的醫療需求,將會透過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後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等救傷檢疫中心,常見救傷原因包含幼雛落巢、被流浪動物攻擊、路殺或被捕獸鋏鋏傷等。獸醫會在這個階段進行詳細檢查,並提供動物所需的輔助醫療、手術甚至是人工哺育等,而在重返山林之前,還經過漫長的且縝密的評估與訓練。救傷動物最終章:評估、訓練、野放。為了確保本土救傷動物野放後能獨立生活,獸醫和保育員還需要針對各物種量身訂做個別的訓練菜單。

動物園去(109)年救傷物種包括灰腹綠錦蛇、東方白鸛、黑面琵鷺、白腹鰹鳥、石虎、絨山蝠、柴棺龜、鼬獾、白鼻心、赤腹松鼠、翠鳥、藍腹鷴等,其中穿山甲佔了救傷動物16%,在哺乳類救傷動物排名高居第一。由於穿山甲生性膽小、容易出現緊迫症狀、食性特別,在壓力下甚至會拒絕進食,各種情況都使醫療和照養團隊傷透腦筋。剛送到救傷中心的受傷穿山甲,獸醫會先穩定動物的生命跡象及情緒,再執行檢查及治療,而面對不願進食的救傷穿山甲,必要時獸醫會使用偵測二氧化碳濃度儀器,確保餵食管進入胃的位置再進行灌食。獸醫除了給予醫療外,獸醫也要評估動物重返野外後的生活能力,除了活動力(移動、爬樹、平衡與挖掘能力)、能自行覓食與採食外,還要具備躲避人類與流浪動物的警戒心,以上指標缺一不可。最後野放地點也會經過多次謹慎評估,才能進行野放。

每一隻送到動物園救傷中心的傷病野生動物背後都充滿著故事,野生動物救傷工作既繁重又充滿挑戰性,唯有看到野生動物傷病痊癒順利回到野外,才能讓獸醫和保育員們的辛勞得到安慰,期待所有來到動物園接受醫療的救傷動物,回歸野外後都能平安健康地生活,而民眾下次在野外遇到受傷動物的當下,也別忘了「通報、救傷、野放」的三步驟喔!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