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使用3D定位 無輻射手術治癒心律不整幼兒

記者鄧富珍/彰化報導 2020-07-18 10:20

吳焜烺醫師表示,如何安全無副作用進行手術是最重要的。

一位家住雲林的黃小弟,今年二歲,自出生以來就遭受心律不整所苦,滿月後更是因頻繁發作而進出醫院;經家長與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吳焜烺醫師討論後,當時年僅一歲、體重10公斤的黃小弟,進行全台年紀最小的「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終於順利解決心律不整問題。

黃小弟在新生兒室即發現心跳過快至200下情形,醫師建議到兒童心臟科詳細檢查,當時黃父黃母經網路查詢後,固定於吳焜烺醫師門診就醫。2018年9月22日第一次就醫時,測得心跳每分鐘272下,確診為心律不整,並開始服藥、定期回診。

吳焜烺表示,依據2000年至2014年期間的台灣國民健康保險數據庫統計,1歲幼兒心律不整發生率為千分之0.25。幼兒心律不整先以藥物治療,通常要到5歲或體重15公斤以上才會進行手術;但有三個狀況下會有例外:一是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二是患者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三是心律不整嚴重危及生命。

彰基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癒心律不整的黃小弟。

彰基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癒心律不整的黃小弟。



吳焜烺指出,一般心律不整手術通常會從病人鼠蹊部兩側各放入2~3支2mm左右的導管,手術中會以X光機透視導管與心臟位置,確認心臟訊號之後,以X光機判斷不正常導線位置,開始進行燒灼;整個過程大約需要90-120分鐘,兒童需要更久,也就是說傳統的心律不整手術,可能使兒童暴露在輻射中超過半小時,導致輻射超量恐造成後遺症。

吳焜烺說,黃小弟僅有10公斤,血管僅有5公厘左右,只能放置鼠蹊部兩側各放ㄧ支約2公厘導管(一般大孩子靜脈可以放三支導管)、麻醉風險高、心臟小又薄,經檢查後發現心律不整位置,幾乎就在正常導線旁邊,決定以3D無輻射立體定位儀及冷凍消融設備,為黃小弟進行手術;過程2小時,手術結果也非常順利。

吳焜烺提醒民眾,幼兒心律不整最初症狀不明顯,一旦未發現而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會導致心臟衰竭和休克而猝死;因外觀表現為非特異性症狀,如煩躁不安、易怒、進食不佳、呼吸急促、進食後發汗和肝充血。由於幼兒無法傳達自己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被誤認為是絞痛或其他疾病,因此如發現幼兒有異狀,測量心跳速度大於180下,就有很高的機率是心律不整,要盡快就醫。

吳焜烺醫師表示,如何安全無副作用進行手術是最重要的。

吳焜烺醫師表示,如何安全無副作用進行手術是最重要的。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