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肝苦人生 慢性B、C型肝炎早發現早治療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19-09-03 10:34

肝病一直以來是台灣人的國病,在台灣約有200至300萬人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約有30至50萬人為慢性C型肝炎帶原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已連續數年名列10大死因之一。因肝病引起的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2位,造成許多生命的離開與家庭的破碎,如何有效的防治肝病一直是衛生與醫療單位努力的目標。

在台灣約有200至300萬人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年紀愈長則帶原者的比例愈高,這是因為醫療環境的改善和新生兒全面注射B肝疫苗,使得年輕一代的帶原率大幅下降。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肝膽胃腸科楊欣曄醫師指出,慢性肝炎的帶原者中,有很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肝病,加上在還沒出現黃疸或是腹水前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以致延後了就醫的時間。國民健康署於100年8月開始提供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民眾,搭配成人健檢終身接受1次B、C型肝炎篩檢服務(108年6月1日起,放寬原住民調整為40至60歲,未來將視經費狀況,研議國人調整之可行性)。如此可提早發現持續追蹤、治療。

B、C型肝炎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打針或刺青、穿耳洞時,如果器械消毒不完全,就有可能受到感染;毒癮患者時常共用針頭,也很容易相互感染。捐血中心從民國71年開始對捐血者做B型肝炎的篩檢過濾,C型肝炎是從81年開始篩檢,若在這之前有任何原因輸過血的民眾也要檢查看看是否為帶原者。再來就是母子的垂直感染,所以母親為B型肝炎帶原,且是民國73年前出生的人,一定要確定自己是否有被傳染。

楊欣曄醫師指出,肝臟是個無聲的器官,有慢性肝病的民眾只能定期的就醫追蹤,建議至少半年要做1次,項目至少包含肝指數(GOT/GPT),總膽紅素和腫瘤指數(AFP)和超音波,若肝指數有異常或已經是肝硬化的民眾,可能需要3個月就追蹤。

慢性B型肝炎以目前的藥物是還沒有辦法100%根治,但可將病毒壓抑,使肝指數回歸正常,進一步能使肝硬化或肝纖維化得到一部分的改善。目前可用的藥物中以貝樂克(Baraclude),惠立妥(Viread)或其同成份學名藥最為常見,因副作用少,病毒抗藥性低。而最新一代的抗病毒藥韋立得(Vemlidy)也於今(108)年5月1日正式納入健保,更可減低藥物治療的副作用。

C型肝炎以往是用干擾素加口服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但因副作用大,所以很多人沒有辦法接受完整的治療。自106年起,健保陸陸續續開放了許多全口服新藥,基本上都有9成以上的成功率將C型肝炎根治。自今(108)年6月1日起更是全面開放C型肝炎的治療限制,只要之前沒治療過,體內仍有C型肝炎病毒,都可接受為期8到12週的全口服抗病毒藥治療。

楊欣曄醫師表示,健康資訊能帶給讀者一些基本的概念,有任何身體不適或是疑問,仍應尋求專業的肝膽胃腸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討論與檢查。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目前針對慢性肝病的檢查與後續的治療,均設有專科醫師與完整的設備及藥品,有需要的民眾可善加利用。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