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文主任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補充水並且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
炎熱夏天氣溫飆高,在高溫的環境中,身體通常藉由排汗散熱來調節體溫。如果身體熱量無法正常散發,就非常容易發生熱中暑(熱傷害)。對於身體因應外界溫度變化的調控能力不敏銳的人,或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活動的熱傷害高風險族群,當服用了某些會影響排汗作用的藥物,又暴露於高溫環境下,由於藥物影響排汗作用,使得人體無法有效率地散熱,就有可能使熱中暑機率增加。
可能影響體溫調節的藥物,包括:
1.抗憂鬱劑、精神穩定劑、苯二氯平類鎮定劑:三環抗憂鬱劑及苯二氯平類鎮定劑均會抑制排汗作用,而精神穩定劑也會使身體較難排汗散熱。
2.具有抗膽鹼作用的藥物:如治療鼻塞用的抗組織胺藥、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抑制腸胃蠕動的腸胃炎藥等,都可能會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
3.交感神經作用藥物:如麻黃素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液流量,導致散熱減低。
4.降血壓藥物: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都可能使皮膚血流量減少,減低排汗能力。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劑科鄭淑文主任提醒民眾,服用上述藥物時,一定要注意補充水並且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有任何藥物問題應立刻請教醫師或藥師,以確保身體健康及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