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茶得費功,電腦選完人工再篩選一次。(記者扶小萍攝)
南投縣名間鄉茶區孕育出許多製茶技術精湛的師傅,日宏茶業第4代接班人謝棨安長期參與各項春冬茶競賽,18年來13度拿下特等獎,勘稱製茶達人,他並不藏私也樂於和地方茶農分享經驗,自稱是業界的廚師,烘焙製茶有如美食料理,選對食材也要兼顧口味。
買回毛茶要測試泡來嚐看看。
不可否認的參賽就是期許獲大獎,既是受肯定也是自我的目標。謝棨安近年應邀在許多地方進行授課,他並不藏私,盡其所能一點一滴的傳授製茶技術,希望後起之秀能更為精進,讓茶業能永續經營。他聲稱自己有如茶業的廚師一般,舉凡鹿谷、阿里山、梨山等不同山區各有不同品種,烘焙製作自然是不同,廚師要為消費大眾選擇好食材,做出符合大眾口味的菜,製茶者也一樣為大家做出好茶才能受肯定。
和客人聊天品茶,主人難得休閒一下。
謝棨安、林淑君夫婦相當用心,買回的毛茶經電腦選枝後,還得再以人工手撿,他說比賽茶只有3公克決勝負,電腦選枝不免會有「漏網之魚」,他隨手從一堆毛茶中就分出色澤不同的老葉與嫩葉來,比賽茶送樣萬一有幾葉是老葉,往往注定要失敗,為此再次的篩選是必要的過程。
謝棨安將烘焙茶用數據來區分。
他並指出,毛茶測試不僅試泡,還依其季節、發酵度、顆粒、嫩度來區分烘焙,他以今年春茶焙製為例指出,前期氣候較乾旱,茶葉水份含量低,4月15日前烘焙時間要短些,15日以後烘製時間略拉長,當然烘焙也要「看茶焙茶」。
焙火後再檢查聞香氣研討是否合標準。
早年製茶沒有師傅,老師傅也不一定傳授撇步,他特地將自己20年來製茶經驗以數據化來分焙茶的難易,應用電機實習課的記錄方式,將茶葉的烘焙過程分門別類,運用科學方法將烘焙時間與溫度仔細記錄,讓烘焙數據化,有別於其他茶農憑感覺烘茶成功率迅速的提高,在各地區比賽茶中屢創佳績。
日宏製茶廠天花板聚積製茶蒸散出的咖啡因,如白色棉絮蔚為奇觀。(記者扶小萍攝)
謝棨安在18年中榮獲各地區茶賽特等獎多達13次,也算茶界奇蹟了,他謙稱這也是責任加重的開始,經常受邀分享講課,不得不自我努力充電,在夫人林淑君協助下結合經驗累績,整理出一篇簡要的「焙茶技巧」量表,包括1.選茶(區分季節、嫩度、發酵度及顆粒大小),依焙茶難易分別以分數加總統計。2. 規劃藍圖,標定焙茶次數及時間。3. 箱型焙茶機搭配焙籠(也要技術性搭配時間的長短)。4.機動性應變(包括焙茶過程的修正)。5.完整性呈現(含乾淨透度、熟度及喜好度)。他建議不要將焙茶時間固定框住,要擴大空間。他在鬥茶協會研習營中針對這些細節都會傳授,書法大師贈予「傾囊相授」匾就是感謝他為地方茶業盡心盡力。
房地產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