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箱變身攝影棚 原來攝錄文物也能很簡單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2019-02-25 21:58

紙箱變身攝影棚讓典藏文物也能很簡單。(圖/蘭陽博物館提供)

蘭陽博物館25日舉辦「典藏宜蘭-地方文化館保存工作坊」,邀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教授黃貞燕、宜蘭在地的林午鐵工廠第三代傳人林浩賢、龜山島社區返鄉青年黃建圖、文物整理和攝影專業者,以及超過80位來自全台各地博物館從業人員共聚一堂,為文物典藏進行一場經驗傳承。館方特別安排文物拍攝課程,讓參與者學習運用簡單材料與工具,就能進行文物的拍攝與記錄。

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指出,地方館舍文物回到原來的地方脈絡進行展出,由文物使用者來記錄、整理,如此,文物修復也是一種活的文化資產傳承。換言之,地方文化館的典藏品,不只是文物本身,使用者與生產者都是屬於典藏的範疇,也都是廣義博物館的典藏人員、導覽人員和策展人。

呼應蘭陽博物館長期以來推動「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理念,這次工作坊將整個宜蘭視為一座博物館,分布於蘭陽平原上的宜蘭博物館家族則視為具有多樣化的學習中心。

工作坊從「典藏宜蘭」專案計畫成果,展現出不同以往由專家學者授課為主的方式,對應宜蘭以學校、社區、自家蒐藏所成立小型地方文化館的特殊性,特別邀請林午鐵工廠、龜山島漁村文化館分享與蘭陽博物館、文物醫生、攝影專家近半年的合作心得,也讓原本專業文物典藏人員,能夠接近地方文化的第一線成員。

龜山島漁村文化館的蒐藏,來自社區民眾的參與,館內展示傳統漁村文物、舊照片大多由居民捐贈,是一座典型的社區博物館;林午鐵工廠的文物,則是傳承三代且多是使用中的工具,不管在物件蒐集、意義、情感上,都與正規的博物館不同。這是宜蘭的小型文化館,首次有計畫地將文物數位化,共有400件之多,讓文物的保存與利用更為多樣性。

館方特別安排善用居家燈具,進行文物拍攝課程,讓參與者清楚地知道,不必花大錢,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文物拍攝、記錄,只要運用紙箱、檯燈、鋁箔紙、描圖紙,就可以自製一個小型攝影棚。

這次的工作坊共培育了80顆文化種子,也是近年蘭陽博物館首次嘗試新的工作坊模式,不僅是專業博物館從業人員對於地方文化館的緊密參與,亦是文物生產者、使用者、保管者的地方文化館夥伴,更深刻且重新認識與理解自己擁有文物的特色和歷史內涵。。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