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張羽跨領域創作捏造指印陶藝 弘光科大首站發表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18-10-05 15:59

中國藝術家張羽完成「指印」、「上水」系列作品,首度在弘光校園展出「捏造─張羽存在藝術展」,希望傳達新的雕塑藝術觀。(記者陳榮昌攝)

中國知名的當代藝術家張羽,為大陸當代實驗水墨先鋒,最近幾年完成「指印」、「上水」系列作品,用手指取代畫筆,探討肉身與紙接觸時,藝術家當下的存在感,創作出完全不同以往的作品。去年他在弘光科技大學進行陶泥實驗創作,運用「指印」概念,拋開雕塑舊有的觀念,創作出一系列名為「入土入泥的肉身」的陶泥作品,以呈現其存在藝術的觀念,並且首度在弘光校園展出「捏造─張羽存在藝術展」,希望傳達新的雕塑藝術觀。

弘光科大藝術中心主任施淑萍表示,張羽本來研究水墨畫,後來發覺創作水墨的不一定要用畫筆,因此創作了「指印」,在玻璃、宣紙上創作,再由「指印」發展出陶泥,溶入雕塑的概念,卻顛覆傳統雕塑,「不雕、不塑、不增、不減」,而是透過手指改變陶泥的外型,透過作品傳達觀念,是一位藝術思想家,這次展出過去一年他在弘光的創作,有80多件作品。

「不是刻意從繪畫創作變到陶藝,而是要從藝術角度看世界。」張羽指出,繪畫不是只是單純在紙上,所以近來年進行「指印」,用手指頭在玻璃、石頭上創作,探討藝術家肉身的存在,去年來台灣,藉由在弘光科大陶藝教室創作去思考雕塑新的方向,進一步用手指按壓的概念,捏造出作品。

張羽強調,使用雕塑的創作理念,從無到有開始,透過手捏造,把雕塑變成一種全新的概念,過程中,把手伸入陶泥裡面後拉出來,靠著這樣一個簡單的「觸捏」動作完成作品,在燒窯後呈現出視覺上不同的感覺,每個作品不是刻意用手按壓,而是捏造出一種思想,作品取名「入泥入土的肉身」,把雕塑變成一個新的概念。

參觀的學生李芷菡說,張羽的作品看起來很新奇,雖然只是簡單的手指按壓動作,卻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以前從來都沒有看過。施淑萍則表示,張羽過去展覽多數在畫廊或大型藝術博覽會,這次走入校園,選擇在弘光科大展出從未發表過的全新創作陶泥作品,訊息一出,便在兩岸藝壇掀起話題,展期從即日起到10月19日,歡迎喜愛藝術民眾前來藝術中心欣賞藝術大師的新創作。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