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土計畫法預計111年上路,台中市政府率先推動「台中市區域計畫」,並於今年1月19日公告實施,針對國土保育、農地保存、產業發展與工廠輔導、城鄉發展等面向進行全盤規劃;日前更邀集專家學者與會,探討全市未來國土空間發展及土地利用重要關鍵課題,包括國土間發展願景及台中市國土計畫的重要議題等,盼廣徵建言讓台中市區域計畫順利轉軌至國土計畫,為全市未來的空間發展奠定基礎。
市府都市發展局於日前舉辦「擬定台中市國土計畫」第一場專家學者座談會,會中邀請逢甲大學都資系副教授謝政穎、科技部中科管理局組長洪耀堂、台中港務分公司港務長陳武藏、中華大學副校長解鴻年、行政院政務顧問林國慶、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榮譽理事長施鴻志、逢甲大學土管系教授陳建元等人與會,住宅發展工程處副處長謝美惠也出席,集思廣益探討台中市未來國土空間發展,對談相當熱絡。
謝美惠表示,市長林佳龍上任後,積極消弭縣市合併後的城鄉發展差距,因此提出「大台中123」(一條山手線、兩大海空港、三個副都心)發展政策,加上今年1月19日公告實施「台中市區域計畫」及106年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台中市未來的空間發展奠定基礎。
謝美惠指出,在「國土計畫法」生效後及「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指導下,台中市國土計畫面臨行政版圖與國土空間發展型態新格局、全球氣候變遷因應、前瞻基礎建設投入、後國土時代以環境保育為首之典範移轉的改變,因此如何建構適地適性利用土地與資源,引導土地兼顧環境保育及經濟永續發展,順利推動國土計畫體制平順轉換銜接,將是國土計畫關鍵的議題與目標。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劉曜華認為,台中市已完成全台惟二的區域計畫,過往著重「加法」的區域發展概念,應導入國土計畫成長管理策略,適度朝「減法」的方向進行規劃。
逢甲大學都資系副教授謝政穎指出,台中地區具備形成都會區的潛力,建議以都會區的角度進行國土規劃及區域治理,注重優化交通運輸系統及產業環境,強化中、彰、投、苗縣市競爭力,打造「中都」發展環境,讓台灣可朝北中南「三核心」戰略發展,為首都減壓同時促成國土區域均衡發展。
而與會公民團體包括台灣生態學會、中科汙染搜查線、地球公民基金會、神岡守護聯盟及搶救楓樹里社區的江鳳英等認為,當提出區域計畫轉軌至國土計畫後,應以保育為首要目標;以填補式都市發展取代,非無限制擴張開發,國土計畫亦應強化民眾參與監督機制、審議會組成情形及公開審議資訊。
謝美惠表示,過去台中市區域計畫擬定過程,市府均辦理多場座談會、地方說明會及圓桌會議,未來台中市國土計畫推動也將朝「公民參與」模式納入辦理,並依國土計畫法及中央的指導,讓全民共同參與討論了解,一同對台中市與中台灣的未來發展趨勢提出看法與建議;未來將繼續辦理座談會,歡迎各界參與討論、提供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