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中,「讀萬卷書」早已不是打開學子視野的唯一途徑,除了資訊搜尋分析能力外,中山女高於108年2月23日開張「閱讀沙龍」,邀請了推廣體制外教育的「無界塾」講師「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游牧笛先生擔任講座,配合中山女高防災月教育宣導活動,以他徒步環臺的見聞,融入對臺灣這塊生活環境與災害現場的諸多觀察與省思,與中山女高學生面對面進行一場90分鐘的經驗分享與對談。
講座過程中除了考驗學生們的基本地理能力外,也開發了學生們「讀景(Reading Landscape)」的能力!透過現場互動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們從講者利用47天徒步環島的經驗,體會到「行萬里路」有別於過往課堂、課本以及網路上的滿滿收穫!
曾與拍攝「看見臺灣」的齊柏林導演合作過的游牧笛先生,開場即利用地理專長為中山女高的學生解答「為什麼他想徒步環島?」、「為什麼要用環島的方式認識臺灣?」、「臺灣為何值得探究?」。原來臺灣位處於邊界、過渡與前緣的地理位置,因此造就得天獨厚的「地景、生物與文化」多樣性之珍貴環境,是塊讓人不得不著迷的土地!
在「讀景」的過程中,中山女高的學生們透過河川、堤防、房子看出是現今瑞芳區的一景,透過山峰、水田、沙丘得出宜蘭景觀,另外,也談到土石流、地層下陷等大家不陌生的災害類型。游牧笛先生希望學生未來不再是走馬看花,而是能靜下心來、放慢腳步、慢慢品嘗,體會屬於臺灣這塊土地的特殊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特別的是,他引用賴和先生偕杜聰明先生徒步歸梓途中橫渡大安溪時,有感而發詩句「不是沙灘便石灘,此中未信有波瀾」的歷史素材,聊到荒溪型河川的特性,實屬穿越時空的一場饗宴。
除此之外,近年來世界各國自然災害頻傳,臺灣也無可避免,因此「災害與人心」也是本次游牧笛先生想與中山女高學生談論的議題。他引用學者的研究,說明災害的發生可以從三個面向探討:致災因子、承災體脆弱度與承災體暴露量,只要能有效減少其中一個因素,即可降低災害的風險。而災害認知的中間變因「人」,就顯得極為重要!他提到:千萬別成為對現象「認知錯誤、印象深刻」的這類人去誤導別人。一般都市長大的學生,可能多為「認知正確、印象模糊」的人,透過適當的防災教育,這類人群便有機會成為社會的防災種子!
游牧笛先生最後也推薦報名這場閱讀沙龍的近250位中山女高學生,不妨可以閱讀「環境也是災害:你準備好面對了嗎?(The Environment asHazard)」,透過國內學者翻譯的讀物,快速地認識環境與災害。希望透過這場近90分鐘的閱讀沙龍,以徒步環島的經驗分享,讓中山女高的學子除了打開視野,看見臺灣,進而愛護臺灣,並體會到「每個人都是一個待發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