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關心台灣農業發展 北門社大邀各界人士來對話

記者黃芳祿/台南報導 2017-07-06 13:31

王俊豪教授分享德國農民的養成制度。(圖/記者黃芳祿攝)

台灣農民一直以來都沒有享有退休制度、農業保險等,造成農村人力嚴重斷層等問題,北門社區大學舉辦第12屆農村願景會議,以「農村人力與農業發展」為題,邀請學界、農民、官方單位等各界人士與談與分享,兩天的對話整理出3點共識。

共識如下,為農民身分認定應以實際參與現場勞動者為認定標準,不適宜以農地擁有面積做為農民身分之認定。為農業災害保險並不適用於商業保險制度,應朝向社會保險制度思考。最後,為台灣農業永續發展,應建立專職農民退休和職業災害保險制度。

在德國農業的養成制度專題演講中,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主任王俊豪系反思台灣應從基礎扎根、培養專業農民,作為傳承台灣農業的相關人力資源。來自高雄杉林的女農邱俊英說,台灣無系統性教育訓練進入農業職場,導致農業人力結構出現斷層。

宜蘭農友吳紹文向林國慶教授提出農業保險相關問題。(圖/記者黃芳祿攝)

宜蘭農友吳紹文向林國慶教授提出農業保險相關問題。(圖/記者黃芳祿攝)



農委會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祕書蔡佩君,分享目前農委會針對季節性缺工所推動的試辦措施,政府提供就業獎勵金、交通津貼和相關訓練津貼來培養農業技術人力,希望藉此將年輕人留在農村。

來自美濃的農友曾啟尚說,其實季節性農工不具農保、勞保身分,政府應協助人在農村安身立命,享有更多的基本人權保障。

青年農夫在鄉的困境案例中,回鄉佳里的女農楊淑華分享,現今農村人口老化、青年外流,以往農作中相互交工的互助人口已少了許多,導致從事友善種植的人力不足,農事工作又會更加吃重。

從拍記錄片到務農的陳韻如則認為回鄉不一定要務農,需要更多領域的人進入農村一起創造新面貌。

第二天的專題演講,針對農業保險與農業發展分享,台大農業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及兼任教授林國慶指出,農業能永續發展其實要建立在農家所得合理的水準之上,但台灣農民一直以來都沒有享有退休制度、農業保險,宜蘭土拉克的吳紹文回應未來將發起農保運動,讓農民擁有最基本的保障。

針對青農在鄉的支持案例分享,宜蘭倆佰甲平台開創青年進入農村的支持網絡,透過自主運作與共同分享機制來培育新農夫及改造農村閒置空間等。

故鄉西港的鄭敦哲承接了阿公的田地,正在組織台南社區協力農業社群,開啟農伴和農夫一起合作共耕與民主討論的連結,重新建構消費者與農民的新關係,目前積極投入西港外環道的議題抗爭。

北門社區大學執秘杜靜怡表示,北門社大希望透過農村願景會議的辦理激發出對農業不同的思考和對話,如此青年農民的困境才有機會被看見與改變,杜靜怡借用會議分享人林孟姿的話「一個人走的比較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比較遠」,農業的未來需要更多的夥伴一起來關心。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