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台灣婚禮飾物精緻。(記者扶小萍攝)
臺灣的婚禮中司儀常常帶一句閩南語祝詞「雙雙對對、萬年富貴」,代表眾賓客對新人的祝福與期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對對--臺灣婚創形質意展」4日在工藝文化館開幕,中心主任許耿修歡迎關心臺灣工藝與婚禮文化的民眾遊客,欣賞近百年婚禮飾物習俗等的轉變,到工藝園區同沾喜氣!
這樣的飾物現代已不多見。(記者扶小萍攝)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常態性的邀集國內外藝文名家展示創作,也依著臺灣文化、習俗推出不同展覽,這次的婚創形質意展在工藝文化館2至4樓展出,自6月28日至11月5日止,內容規劃為「源—幸福的起源」、「變—變動的美好」、「創—嶄新的未來」三個分區,有傳統婚禮的工藝品與現代創作,如保存良好的清代客家新娘嫁衣、客家看花,施麗梅的春仔花創作,蘇建安、蘇小夢的銀飾創作,有情門設計家具將傳統禮籃轉化製作成具臺灣味的當代置物櫃,郭源益糕餅博物館提供不同時代喜餅禮盒的款式。
文定之喜男方備禮。(記者扶小萍攝)
工藝中心特別推薦會場4件橫跨1920、50、70年代及現代的中西式新娘婚服展示,了解臺灣婚禮工藝百年來隨著社會文化變遷呈現的轉變。展場內設置「幸福照相館」場景,讓民眾穿婚紗在現場拍照,感受復古照相館拍婚紗、於現代婚禮背板前留影的趣味。另一個以各式乾燥花材及成對婚禮小物布置而成的浪漫結婚禮堂入口場景,在當代婚禮現場拍照時,可以想像參加婚禮的喜悅並感受新人的甜蜜與幸福。
不同時代喜餅禮盒。(記者扶小萍攝)
工藝中心邀集四位藝術家,從家庭、愛情、婚姻等角度進行藝術裝置創作:新嫁娘簡吟如將自身在喜馬拉雅山舉辦藏族的婚禮過程以手繪場景搭配多媒體錄像於展場重現,分享新婚喜悅;潘娉玉以穿著婚紗的貓頭鷹新娘表達女性即將通過婚禮,轉換角色的心情;安聖惠(峨冷)以椰子纖維層層包覆的概念,傳達母親面對女兒出嫁前不捨的深厚情感;新媒體藝術家林書瑜則以互動感應裝置,呈現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情感聯繫。
新娘捧花很典雅。(記者扶小萍攝)
排灣族新娘服。(記者扶小萍攝)
工藝中心於展覽期間更以婚禮相關主題舉辦多場體驗工作坊,例如大家來做春仔花,做伙來印糕模等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相關訊息可至工藝中心網站(www.ntcri.gov.tw)查詢。
房地產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