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大糧倉計畫收成 農民辛勤撒種慶採收

記者陳昭宗/地方報導 2017-07-04 06:40

雲林大糧倉計畫第一期歡呼收割,立委蘇治芬、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縣府祕書長黃玉霜等共同見證。(記者陳昭宗拍攝)

為配合調整稻米產業結構及活化休耕政策,農委會透過大糧倉計畫推動國產雜糧產業發展方案,推動稻田轉作大豆、甘藷、胡麻、蕎麥、食用玉米、花生等雜糧,預計至2020年將增加雜糧面積3萬公頃,產量約20萬公噸,以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規劃輔導代耕體系及契作契銷、建立集團產區及採收後處理中心、導入生產追溯及驗證制度、輔導業者開拓直銷與國內外展售等行銷活動。

雲林大糧倉計畫於今年3月取得第一期耕作土地後啟動,雲林縣精緻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虎尾鎮墾地里種植台南5號黃仁黑豆,面積達11公頃。以友善耕作方式栽培近120天,歷經 6月的兩次大雨,農民辛勤守護,雖經流淚撒種,於7月2日歡呼收割,立委蘇治芬、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縣府祕書長黃玉霜、雜糧基金會董事長林源泉、虎尾鎮長林文彬及日新醬油執行長邱慧鳳等到場共襄盛舉,親手製作「豆您幸福御守」歡慶採收並享用黑豆美食。

農業經理人協會謝萬來理事長指出,在地土庫鎮日新蔭油邱慧鳳執行長支持採購大糧倉計畫生產雜糧,協助雲林縣農業經理人協會,建立六級產業糧食價值鏈,結合在地生產、加工,進而拓展國內外銷售通路,提升臺灣雜糧價值與能見度。

虎尾科大教授戴守谷表示,因應新農業政策發展,虎科大籌設「農業學士學位學程」,以專班方式招募青農加入。雲林縣為農業大縣,農業產值高居全台第一,耕地面積約8萬公頃且農工混雜度低,適合大面積農作生產,故大糧倉計畫選擇雲林為示範基地。

雜糧基金會董事長林源泉說,雜糧本土化的時代來臨,期待在食材本土化運動和大家一起打拼。

農糧署蘇茂祥分署長表示,台糖公司分年提供210公頃推廣友善農耕,生產安全的雜糧,以地產地銷台南5號非機改的國產黑豆,創造在地就業機會,讓國產雜糧復甦提昇雜糧自給率。

立委蘇治芬也表示,農民面對高風險考驗,請農糧署和台糖加快腳步,不要空有政策,重點是政策要執行出來。雲林大糧倉啟動的同時,農業人才培育要向下紮根,經多次與教育部和農委會溝通農業教育規劃構想,終於催生出「雲林縣新世代農業人才培育計畫」,結合農、食與生活為基礎的魅力農業學習提案獲國教署的經費支持,期待青農培育、農業產業同步完整發展的新農業。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