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第一公有零售菜市場,在炎熱夏天中市場內氣溫高抑近四十度, 攤販憂魚肉食品損壞。市議員吳敏濟二十四日會同經發局長呂曜志、 市場管理科長曾惠敏到現場會勘,局長允諾三個月內成改善。(記者 陳榮昌攝)
興建已三十五年歷史的大甲第一市場,早期設計通風設備簡陋,在全球暖化,氣溫不斷上升情況下,上午市場內就竄升到37度高溫,攤販們都叫苦連天,市議員吳敏濟二十四日會同經發局長呂曜志到現場會勘,當場允諾三個月內改善。
位於順天路與中華街交叉口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鄰近鎮瀾宮,位處商業中心,消費者、香客、觀光客眾多,一樓攤販生意不惡,近二十年來生鮮超市林立,但隨著消費習慣改變,加上地球暖化,氣溫不斷上升,在夏天上午十時,市場內的溫度常飄高達三十七度,甚至曾經到四十度。
吳敏濟表示,早期建造時沒有通風設備,肉販林三圈說,夏天早上9點多肉類如果沒冰,就會出現酸味,若不處理,中午就腐壞,自治會長莊建華說,不只賣肉,連賣魚、賣豆腐、豆干的也抱怨連連,持續高溫導致沒賣完的食品臭酸只能倒掉,欲哭無淚,就連菜販也反映不管葉菜類或根莖類,只要溫度太高就枯萎,所以生意每況愈下,才聯名向市議員吳敏濟陳情。
吳敏濟表示,原本場一、二樓有134攤,因太熱生意不好,許多攤商乾脆就不去賣,也有攤商抱怨說,夏季一天賣不到幾百塊,有時中暑還要花錢看醫生又要休息好幾天,真是划不來。
二十四日吳敏濟會同主管業務的經發局長呂曜志、市場管理科長曾惠敏到現場會勘,並實際體驗攤商的困境,並聽取自治會建言,在吳敏濟的要求下,呂局長允諾三個月內完成通風設備等工程改善,讓攤販做生意不受高溫影響。
吳敏濟說,為長久之計,他已提案要求市府編列預算將原市場改建成多功能商業用大樓,把市場、餐廳、賣場甚至商辦及停車場集中在一個大樓,順便也可解決市區停車的問題。